《不原谅也没关系》中讲了一个姐姐的故事,让我们看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强迫性重复,接下就让我们看看姐姐的故事是怎样的:
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案例,在一个家庭里有四个孩子,我们就叫他们哥哥、姐姐、妹妹和小弟。在这个家庭里,姐姐就像是一个出气筒,如果她表现不好,父母就会训斥她;哪怕她什么都没做,如果父母有了烦心事,也要骂她几句。有一些自恋型或者边缘型人格的父母,会至少选择一个孩子,作为家里的出气筒、替罪羊,通过攻击这个孩子来释放自己的痛苦和压力。年幼的孩子是很无助的,他们甚至无法理解自己遭受了怎样的对待,反而会相信是自己有问题,应该被父母惩。到了要上学的年纪后,校园生活给了姐姐一丝喘息的机会,她可以不用24小时在家里待着了。不过学习成绩又让她多了个被父母训斥的原因,如果考得不够好,她就会被父母贬低。其实姐姐的学习成绩很不错,但因为父母的压力,她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,每天都在因为学习而焦虑、痛苦和自责。
姐姐属于逃类型的CPTSD患者。逃类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种极端,一种是患上了多动症、学习很糟糕的孩子。因为在缺乏关爱,甚至存在身体虐待的原生家庭中,孩子的精神高度紧张,就会通过多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心理情绪,就容易患上多动症。另一个极端就是像姐姐这样,成为发奋学习的优秀学生。这一方面是为了躲避父母的挑剔,另一方面是因为面对父母的苛责和压力,孩子会采取一种叫做“解离”的防御机制分散自己的注意力。他们会不停地思考担心各种琐事,好忽略掉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。长大后,逃类型的孩子容易变成工作狂和完美主义者。他们就像是一台卡在“开启”状态的机器,通过保持忙碌逃避痛苦,并且认为自己变得足够完美后,才能得到别人的爱。
我们接着讲姐姐的故事。成年后,她离开了原生家庭,去外地读书工作。看似她是逃离了原生家庭,但不幸的是,她发现自己总会被自恋型的人吸引。这些人会蔑视她、伤害她,就像她的父母一样,她似乎依然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。
关于这种现象其实有个专业术语,叫做“强迫性重复”,指的就是一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复制小时候的关系模式。
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有过心理创伤,当他遇到了新的人后,在潜意识中,他会把对方看作第二次机会,想要通过对方弥补遗憾,医治过去的心理创伤。CPTSD患者就很容易出现这种强迫性重复,他们会不断重复糟糕的关系,重复经历相似的创伤。
请 登录 后回复